首页

来自多宙网

多宙网是个人创办的众多科学幻想宇宙世界观专属的词条数据库

23世纪世界观

外星生物设定:乌犘尔兽

来自地球的贸易代表第一次亲眼目睹美仑奇斯星上的联合军演后,留下了大量笔记与日志供后世参考,其中一名官员如此写道:“我有幸看到了战争艺术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在安立柯人建立于生物科学层面的军队中,战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火力输出、战线中坚、推进先锋、甚至是战争的化身。而当我们提到战兽,第一个浮现于脑海中的应该便是那个孔武有力的身影,乌犘尔兽。

根据安立柯人提供给我们的大量基因样本上来看,乌犘尔兽的先祖毫无疑问与地球上的某种昆虫较为相似,也就是节肢动物门。但是外貌上却截然不同,乌犘尔兽会更容易让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事实上战斗起来二者勇猛程度也是不相上下。

乌犘尔兽身体可以大致分成两部分,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垂直与腹部相接。因为是节肢动物,乌犘尔虽然个头有三层楼高,但是却身体内部不具备骨骼支撑,它强壮的身体依赖于外骨骼以及大量依附骨骼的肌肉组织。与我们熟知的龙虾蜈蚣等的整体式骨盔不同,乌犘尔兽的外骨骼由一根背部的脊椎骨为核心,形状大小皆不规则的骨板分布于胸腹与关节处,以点带面保护并支撑身体,背部外脊椎延伸出一根根紧贴皮肤的骨刺来连接骨板。乌犘尔肌肉组织的强度超乎任何一名地球动物学家与医学家的想象,它赋予了乌犘尔兽无与伦比的力量与速度,当战兽单臂挥舞数米的重型武器在战场上驰骋时,没有生命敢与之角力。说到战斗层面,经相关调查员研究,野生乌犘尔兽的骨板硬度高但是质地较脆,反器材武器可以轻松击碎(故安立柯人从父弃纪就开始给战兽改造骨板)。但是即使你击碎骨板对乌犘尔兽肌肉组织造成伤害,你似乎也无法对其重创,肌肉组织的紧密连接使得打开一个口子只会被瞬间挤压合创止血,而因为节肢动物生理的特殊性,它们的神经似乎并不对痛觉敏感……

乌犘尔兽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体貌特征是它的八只肢足,两对位于上身头胸部(前抓握肢,后抓握肢),两对位于下身腹部(前足肢,后足肢)。

腹部两对肢体用来行走,前后足肢的肢体结构与地球上哺乳的跖行类相似,只不过它们并没有体内的胫骨,相连的骨片加上堆叠的肌肉块令这些大块头“昆虫”拥有了奔跑的本领,而角质化的趾蹄可以轻松践踏敌人并无视地形。

要着重提到的是两对头胸肢,这直接关系到乌犘尔兽的实用性。乌犘尔兽两对前肢中下面那对位于头胸部躯干偏下,名为后抓握肢,上面那对位于躯干上端肩胛骨板处,名为前抓握肢。一般情况下该对肢臂为进化不彻底的抓握爪,四只软组织指爪与灵活的腕部可以大把揪下植物枝叶并塞入口中。野生的乌犘尔兽整日漫步在利腾木林地中,边走边取食下层林木枝叶(同时也间接避免了利腾木生长中歪枝的情况)。

文明的初期,利腾人先一步发现了自己身边生活的这一巨兽的潜力,一次次围捕与训练都甚不理想,最终几个祭司找到了突破口。今天我们端详乌犘尔兽时,我们绝对无法猜到它的祖先是拥有飞翔能力的,但是头胸部后背的外脊椎骨最粗大的部分,侧边的裂缝的确证明了这壮兽的祖先拥有翅膀这一器官。抛开如今学者对乌犘尔兽祖先翅膀是否具有实用性的争论不谈,这一曾经延伸出翅膀的裂缝为利腾人提供了连接乌犘尔兽神经的机会。虽然目的不同,但是利腾人同样钻研出了我们后来所称的性状神术,既然无法驯服,不如直接操纵它,利腾人做到了。

在一轮轮改进中,这种巨兽迎来了有些悲剧性的处境,它们作为大型草食生物的意识被逐渐剥夺最终彻底洗掉,他们不再需要简单的思想,他们对于安立柯人来说只是一件很强大的用来穿戴的工具。它们的两对头胸部抓握肢被改造后拥有了惊人的握力与臂力,可以在战场上轻松挥舞武装,两对腹部足肢则愈发粗壮,可以保证长途奔袭与短期爆发。身上矫健的肌肉上的骨板在数次改造后防御力极佳,而头顶早先野生种都具备的弯月一般的长角,本是年龄的象征,如今被改造的锋利异常,可以轻松割开岩石。

除了额头那一对弯角以外,乌犘尔兽还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骨甲间紧绷的厚皮不同地区的种族有不同颜色,从黑色到浅褐色不等(多为暗色调)。筒状的食草颚内部长了四圈牙,靠外两圈大小不一呈螺旋分布的锯齿牙用来切割枝条,内部两圈为臼齿,排列整齐而稀疏,空余出活动空间用于粉碎食物。乌犘尔兽有三对无眼睑的小眼睛,皆为复眼,但是小眼数目没有地球昆虫的那么夸张,单眼只有八个小眼面(正上一个,四周环绕七个),根据乌犘尔衣穿戴者描述“几乎无死角的视界”。乌犘尔有一条粗大的长尾,这很容易让地球人想到那种著名的生物——恐龙与他们的爬行类后代,乌犘尔兽的长尾过于粗壮故应该不具备战斗时的鞭打能力,更大的作用是平衡身体,避免头胸部所带来的身体前倾。乌犘尔兽的吼声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种低沉的巨响,独特的筒状口器使这种声音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如果要形容的话它类似一种巨大的号角,由数人在山谷里一起吹响,战场上这种低吼可以最大程度的鼓舞士气。

乌犘尔兽在战场上的具体利用有太多要讲解的东西,其中大部分与如今我们不甚了解的安立柯军队的战术与军事编制有关,本人在不是战史专家的情况下也不敢妄言。目前已知的情报表明,乌犘尔兽头胸部后背外脊椎骨两侧都有裂缝,也就可以得出乌犘尔衣似乎并非凭借一名安立柯人便可驾驭,应由两个携手并进的搭档联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战兽的最大力量,但是两名穿戴者具体的驾驭分工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考察。乌犘尔兽在战场上使用的武装将视驾驶者个人喜好决定(在冷兵器层面,美仑奇斯星的文明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长年累月的淘汰与变革后,最终以留下来的最优解与地球的刀枪剑戟还是有一定相似性,毕竟发展过程虽然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杀伤力最大化),虽外形有区别但是依然脱不开双手或单手持重武器(嘎呲斧、连枷、厚构戟、盾铲等);双持单手武器(特殊刀剑类);剑盾或双盾;长柄枪矛(利腾刺)等等等。可能不同武装的乌犘尔兽在军队的攻防中有独到的作用或互相配合,但这已经超出一个动物学家所能了解的范畴了。

对于我们熟知的三种安立柯战兽来说,乌犘尔兽是旗舰种,具有代表性,但是其余两种(随孚兽与皮坦胄兽)同样有着奇妙的特性,在安立柯的军队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两种将在本节的下一篇里详细介绍……

外星系设定:安立柯星系

结构组成 1、安柯立星 安柯立星系主星,是安柯立星系唯一自身发光的天体,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员它有足够的质量(约 为太阳质量3倍)让内部的压力与密度足以抑制和承受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并以辐射的型式,让能量 稳定地进入太空。

2、内安柯立星系 包括五大行星,分别为A-1、A-2、A-3、A-4、A-5a、A-5b。

3、外安柯立星系 包括两大行星,分别为A-6、A-7。 安柯立星环,位于行星A-6与A-7之间,其中还有未被人类命名的四颗较大矮行星和更多更小的矮行星。

八大行星 A-1 星球类型:岩质星球 平均距离:0.217AU 星球质量:2.84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8731km 平均密度:6.12g/cm3 表面重力:14.9m/s2 公转周期:20.6地球日 自转周期:357地球日 A-2 星球类型:岩质星球 平均距离:0.446AU 星球质量:1.03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6041km 平均密度:6.68g/cm3 表面重力:11.3m/s2 公转周期:60.8地球日 自转周期:78.9地球日 A-3(Yeln) 星球类型:气态星球 平均距离:1.13AU 星球质量:305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69874km 平均密度:1.33g/cm3 表面重力:25.9m/s2 公转周期:247地球日 自转周期:9.92小时 A-4 星球类型:气态星球 平均距离:2.20AU 星球质量:3.48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27461km 平均密度:0.24g/cm3 表面重力:1.84m/s2 公转周期:1.82地球年 自转周期:266地球日 A-5a(双星系统) 星球类型:气态星球 平均距离:5.70AU 星球质量:4.72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29979km 平均密度:0.25g/cm3 表面重力:2.09m/s2 公转周期:6.21地球年 自转周期:309地球日 双星距离:370800km 双星周期:9.31地球日 A-5b(双星系统) 星球类型:气态星球 平均距离:5.70AU 星球质量:3.09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26490km 平均密度:0.237g/cm3 表面重力:1.75m.s2 公转周期:6.21地球年 自转周期:224地球日 双星距离:370800km 双星周期:9.31地球日

A-6 星球类型:岩质星球 平均距离:13.5AU 星球质量:1462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58525km 平均密度:10.4g/cm3 表面重力:170m/s2 公转周期:27.7地球年 自转周期:24.3地球日 A-7 星球类型:岩质星球 平均距离:96.9AU 星球质量:2.03地球质量 星球直径:10509km 平均密度:2.49g/cm3 表面重力:7.32m/s2 公转周期:533地球年 自转周期:144地球日 安立柯星 安立柯星距离太阳系约2000光年,本体颜色呈现出白色。和太阳一样属于银河系猎户座悬臂,距离银核比太阳 稍远,更加靠近与英仙座悬臂,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要2亿年。以人类对其的推测来看。目前其正处于AP点, 在未来其会更加靠近银心并逐渐远离太阳系。

安立柯星环 安立柯星环是安立柯星系最为壮观的星体结构,其结构类似与土星环。整个星环距离安立柯星从22AU至78AU, 整体颜色呈现出浅蓝色和少量橙色,组成更分除了不计其数小行星外还有四颗较大矮行星和其余更小的矮行星, 它呈现出如此壮丽的颜色是因为这里存在大量的星际气体,但人类对这里存在大量气体的原因并不清楚,主流 认为要么是早期A-5a遭受冲击后的喷射物质形成了安立柯星环和A-5双星系统,亦或是残存与此处的原有星际尘 埃。这一区域的物质密度比小行星带高出许多,因此从中穿越是一件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的事。 (四颗较大矮行星暂命名为A-α,A-β,A-γ和A-δ)